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

境隨心轉則悅,心隨境轉則煩

學習H.H. 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 心得/受用分享

境隨心轉則悅,心隨境轉則煩

一位富翁看見漁夫在沙灘上曬太陽,富翁問:「你為什麼不去打魚?」漁夫反問:「打魚為了什麼?」富翁說:「為了賺錢。」漁夫又問:「賺錢為了什麼?」富翁說:「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。」漁夫問:「更好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?」富翁說:「那就是能在沙灘上盡情地享受陽光。」漁夫說:「那我不正在享受陽光嗎?」
由此可見,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,往往出於主觀的感覺。有人能安於某種生活,有人卻不能。能安於自己目前的處境,不妨就這樣繼續生活下去;如果不能的話,就只好努力另找出路。
  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,他的快樂只建立在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,因此他的目標不斷地向遠處推移。這種人的快樂可能較少,但成就或成功的可能卻較大。所以,要成就怎麼樣的人生,端看一個人抱著怎麼樣的心態。苦悶的心,就會成就苦悶的人生;快樂的心,就會成就快樂的人生。
  我們都知道,外在的環境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的「心境」──「心」和「境」是分不開的,《楞伽經》:「心生即種種法生,心滅即種種法滅。」因此,當我們的心,不被外境所轉、所迷惑,我們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喜悅與自在。人在苦悶、失意、悲觀時,無論看到什麼、遇到什麼,都會覺得不舒服。相反地,當一個人被珍惜、被重視之時,做任何事都會感到稱心如意,工作順利,事業成就,世界充滿活力,人生充滿了希望。
  同一個人,在不同的心境下,看同一個世界,會有不同的心理和感受;所以佛告訴我們:「境隨心轉則悅,心隨境轉則煩。」我們要明白心性的本質,以及轉化心境的重要。
  由此可見,我們如能不為外境所轉,相反地更能以心轉境,如此自然就能保持很好的心境,超脫世俗的煩惱、困擾,進入一種開懷、豁達的生命境界──在失落之中不悲觀、在安樂之中不迷失,不為一己之事而憂心忡忡,不為個人利益而斤斤計較,對人對事能寬容以待,想得開、看得透。我們的人生才會有動人的風景。所以好的心境,在生活中是何其的重要!
可以說,好心境的營造,是在各種壓力充斥的現代社會中的一種思想、文化和精神的自我拯救,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超越──雖然要完全拒絕外境的誘惑,遇悲不傷,遇喜不亂,做到如《心經》所說的「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」,並不是常人所能為的,但是經常審視自己的內心、檢點自己的行為,擺脫煩惱的束縛,做到自知、自明而無困惑,自信而目標穩確,自覺自律而心意平和,卻是每一個人經過努力與不斷提高修養內涵和精神悟性後,都能做到的。
  諺語有謂:「山不轉,路轉;路不轉,人轉。」人如何轉呢?答案就是:心不轉。凡事都能向好的、樂觀的、積極的方面去想,一切的得、失、順、逆境界就能坦然面對;坦然能令人豁達,豁達能使人開朗;開朗的人總是更能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,不悲觀、不氣餒,以正確的人生觀,修正自己的錯誤,多做好事、善事,利已利人,知足常樂。


本站註: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,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,故只有南無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與辦公室公告方為最正確的法義。  
 
 
瑪倉派佛學會-龍和第一佛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