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H.H. 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 心得/受用分享
學會放下
人生的一切煩惱,歸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没有學會放下,使身心背負著沉重的包袱,因而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累,越來越辛苦。“智者無為,愚人自缚”,人通常喜歡給自己的心靈套上枷鎖,精神添加壓力。所以說“放下”,不僅是一種解脱的心態,更是一種清醒的智慧。不管境遇如何,請放下昨日的輝煌,放下昔日的苦難,放下所有束缚你的包袱。放下了,你就會有頓悟之後的豁然開朗,重負頓釋的輕鬆,雲開霧散后的陽光燦爛。
人往往擁有的越多,煩惱就越多。因为萬事萬物本來就随著因缘變化而變化,我們却試圖牢牢把握讓它不變,結果自然没有人能做得到。人生的道路上,很多人都有貪得無厭的心態,俗話說得好:“欲壑難填。”自古以来,人們都有著對金錢、美女、權利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,它猶如滔滔江水,在人們内心深處澎湃,因小失大的事情,使自己遺憾终身,正因為有這樣喜貪的毛病,反而失去了太多,结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。只有學會放下,你才能够騰出手來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。
對於放下,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。其實,放下是一種智慧的選擇。處事時,該放就放,該斷就斷,不要因小失大。放下是一種随其自然的心態,人生總是在取捨之間,面對不同的選擇,應該學會放下,學會滿足,這是智者的心態,是成功的階梯。人只有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,才能邁出灑脱的一步,活出自我的風采。
憂慮來自内心,一切的煩惱都來源於自身。人生路上會遭遇到許多不幸,挫折,失敗,打擊,痛苦,孤獨等,當你放下這一切時,心靈就會得到解脱,該放不放,必是大患。同時放下不等于放棄,只有懂得衡量事物間的利弊得失,不過於强求自己,不過於委屈自己。一味地追求不属於自己的東西,不但會迷失自我,也會徒增煩惱。可見放下是為了更好地選擇。
我們不快樂的原因,就在於我們不知如何放下。我們常常會因为一些事而煩惱,帶著煩惱去忙碌,必然會因為分心和消極情緒而影響我們工作的效率和效果,事實上,我們擔憂的問題通常並不會像我們擔憂的那樣發生或帶來不利影響。既然如此,又何必讓這些困擾著自己呢?何不放下,全心地投入到生活與工作中,不為這些因素影響呢?
“放下”,不是說什麼都不要,而是說究竟要什么,要多少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正如利奥•羅斯頓說過:“你的身驅很龐大,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臟。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臟,多餘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,多餘的追逐、多餘的幻想只會增加一個人生命的負擔。”而人生苦短,必须學會放下,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樂。
在人生路途上,我們要放棄沉重的欲望,放下過度的需求,捨棄不必要的執著,還自己一片純淨的天空。只有懂得放下自我,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。佛教有一個故事,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有一位婆羅門兩手各拿了一大朵花前來獻佛,佛陀大聲地對婆羅門說:“放下!”婆羅門聽從指教,將左手拿的那個花朵放下,佛陀又说:“放下!”婆羅門將右手的花朵也放下了,佛陀又说:“放下!”這個婆羅門無奈地回答:“我已經兩手空空,没有什麼東西可以再放下了,為何還要我放下?”佛陀聽了他的話說:“我的本意並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朵,而是讓你放下六根、六塵和六識。只有當你將這些都放下時,才能從生死輪迴中解脱出來。”
“當斷不斷,反被其亂。”我們應該保留生命中最纯粹、最有價值的部分,放棄累贅,調整心態,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。在當今社會,想要找一個理想的職位並不容易,除了與整個客觀環境有關外,也與許多求職者心態不穩有關,即好高騖遠、自命清高,大事做不好,小事不願做,滿腹牢騷,虛度了許多好時光,人生短短數十年,轉眼即逝,一旦選准了目標就要追求。但是,當目標不適合自己時,應果斷豁達地放棄,懂得以理性來面對一切,這樣才能够柳暗花明。懂得放下執著,才能獲得新生力量,才會赢得更多的回報。放下是另一種方式的擁有,學會了放下,就是成全了自己的幸福。曾有人說:“世事愚人,追逐功名迷本性。云山忘我,抛開得失現天真。”
其實禪宗裡有很多公案,都是講教人放下的例子:如禪宗二祖慧可,為斷臂求法,請達摩祖師給他安心。達摩說:“把心拿来,我給你安。”这就是教他把心放下,所以慧可才開悟。另一個是當年六祖慧能受傳五祖衣缽向南去後被慧明等弟子追趕,當慧明要搶回衣缽時,才醒悟到不是為衣缽而來,而是為法而來,這時六祖才出來為他開示說:“不思善,不思惡,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。”意思是叫他抛棄人我,把善惡念頭都放下,這樣才能獲得心靈的解脱。
其實,人世紛繁,法事俗務,名利地位,私心欲念,聲色犬馬,該放下的就得放下,什麼都抓在手里,其實是累贅。不少功成名就之人,或捐資濟世,或甘於淡泊,既能入世,又能出世,勇於並捨得“放下”;他們在“放下”的同時,其實已獲得了意外的幸福,這種幸福或許是無形的,却是隽永的,更高層次的。
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”屠刀是什么,就是人的欲望,貪,嗔,痴,如果能放下這些念頭就能成就佛果。
一般來說,心胸狭窄的人總是喜歡為難别人,他們不願意幫助别人,也不寬容或原諒别人。有時乘人之危,抓住别人的把柄不放,洋洋自得。其實,將個人的恩怨放下,寬容别人,不難為别人是一種美德。但有些人並不注重這種美德。這種美德能够感化人,提升人們之間互助親善關系,使社會形成一種寬厚、達觀的向善風氣,小人就不會產生,陰暗的東西就會少一些,當自己有了不幸的時候,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。
人的一生,要歷經千萬門檻,打開的大門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軀體,有時甚至還有人為的障碍,我们會經常碰壁,或不得不伏地而行。因此,要學會低頭,不逞匹夫之勇,胳膊擰不過大腿,該低頭時就低頭,巧妙地穿過人生荆棘,這既是人生進步的一種策略和智慧,也是人生立身處世中不可缺少的風度,同時,這也更是一種修養。
現實生活是残酷的,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。有時候,你必须面對現實,學會低頭示弱,說得俗點,也就是該低頭時就要低頭。要放下所謂的“面子”和“尊嚴”。低頭是一種智慧和勇氣。要知道,敢於碰硬,被視為有“骨氣”。若一味地有“骨氣”,到頭来,不但會被拒之門外,而且還會被“門框”撞得頭破血流,元氣大傷,有些人會因此而一敗塗地。正如我們去旅遊時穿過山洞時該低頭就低頭,該彎腰就彎腰,低頭更好走路,彎下腰來避免磕碰,走得過去又一勝境,這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,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境界。
我們都是常人,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,不管昨天你是成功來是失败,都已成為歷史,不能成為最终的决定因素。因此,不要沉溺於過去,把過去的一切都放下,卸下心頭的包袱,才能更好地重新開始新的生活。
本站註: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,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,故只有南無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與辦公室公告方為最正確的法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